现如今好像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的阅读、深度的思考都已经成为了极度稀缺且珍贵的能力。但我们都本不该如此,希望我们都有离开新闻旋涡,找到真实自己的能力。
最近几年各类笔记软件层出不穷,也引发了许多对于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个人知识库的讨论。而今天我想讨论的是这些方法论以外的领域,一个关于信息源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减少阅读新闻」。
我们处在信息过载时代,很容易把自己放在被新闻资讯包围的状态下。需要关注的早已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如何精简与过滤,提升内容质量,去避免过量信息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点上,我觉得最容易,也能获得最大效果的行动就是“减少阅读新闻”。
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总是能够立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被看不完新闻带来的压力搞的根本喘不过气!—— 尼古拉斯·卡尔
阅读新闻的问题:#
有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美国用户表示,他们认为 TikTok 是一个新闻来源。在主流媒体较弱的国家,这一比例高达50% 。这一现象充分反应了阅读新闻至少存在的三个问题:含有偏见、效率低下和严重成瘾。
含有偏见#
“新闻”是个非常有迷惑性的词,让人误解他只是陈述客观发生的事实。但新闻有很大的演绎空间,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传递偏见和误导。 比如之前上热搜的新闻“星巴克员工驱赶民警”,引发了网友对星巴克的声讨。
我们把这件事回归到最原始状态:一个人赶走了另一个人。然后用不同标签视角去描述,就能形成 N 种标题组合,比如:
- 星巴克员工驱赶未消费客人
- 重庆一店铺驱赶民警
- 河南人驱赶重庆本地人
- 一男子驱赶国家公务员
这些都可能引发不同的骂战:地域战争、性别战争等等。新闻创作者也许没有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剥夺了受众的思考能力,引导大众跟着内容呈现的视角去观察,去发声。
阅读者也存在主观过滤现象,潜意识更倾向阅读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如今的内容推荐算法更是雪上加霜。这样阅读新闻,几乎没有任何长期价值,无法让我们更理性,只会更确信自己的正确,在偏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效率低下#
阅读“新闻”是一种效率非常低下的信息获取方式。 由于创作门槛下降导致低质量新闻泛滥,不论是阅读还是甄别,在这些内容上花时间都是浪费,还侵占了本可以阅读有长期价值内容的时间,低质量本身就是低效率。
其次现在的新闻追求时效性,必然会牺牲准确性。 我们已经习惯于如今事件会一次次反转,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总是在接受着“不完全准确”的信息,再加上各种碎片式信息源,我们需要自行甄别拼凑事件全貌。这种“新闻追剧”效率远远低于等一段时间后阅读相对全面的报道。
最重要的是,事实上大部分新闻不仅信息量非常小,还对我们没有什么意义,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家人都没有关系,学习价值与带来的帮助都近乎于零。投资者需要关注新闻来及时调整头寸,时尚行业需要关注新闻来了解风向,如果无法清晰判断新闻可以带来的价值,那就是对我们几乎没有价值。
新闻成瘾性#
《新闻的骚动》中说“新闻如今占据的权力地位,至少等同于信仰曾经享有的位置”,是对新闻成瘾很好的注解。书中说到:
- 新闻播报以不可思议的精准度紧跟祈祷时间:晨祷变成了早间新闻,晚祷化为了晚间报道。
- 新闻还要求我们在贴近它时,心怀某种曾经奉献给信仰的恭顺态度。
- 面对新闻,我们也期盼获得启示,希望能借此分辨善恶、参透苦难、了解人生在世的种种道理。
- 同样,如果我们拒绝参与这项仪式,便也有可能被归入异类。
- 新闻具有成瘾性,会改变你的心情,并且让你持续想要更多。因为人们有“希望得到所有消息(更准确的说,我们希望显得消息灵通)”这样容易被利用的弱点。
仅仅为了满足“看新闻”的需求而阅读新闻是在纯粹的自我消耗,这种成瘾的背后是害怕沉默,害怕独自思考,因此习惯性的用内容填补空白时间。又或者以新闻为借口,用这些宏大命题与流行话题来逃避面对生活压力与琐事。
导致思维钝化#
上述这些问题在一个人身上共同作用时,就会产生思维钝化的结果。法国作家福楼拜非常反感报纸与新闻,他认为新闻在训练读者放弃自己思考的权利,不需要再对重要的事物产生自身的观点 ,而是把这一工作完全交给所谓的“新闻从业者”。
新闻武装了愚蠢,并让傻瓜变得充满权威。 —— 福楼拜
新闻并没有意愿去做深度探索,而是倾向给出一个简单回答,直击观众情绪,而起不到任何教育和指引作用。例如把复杂的公众事件简单推责到众所周知的个体或组织,并宣称通过简单动作即可解决问题。把个体的付出、价值和成功与否简单的挂钩收入与名声。把商业中的创意、努力或者不道德、欺诈简单的总结为用户数、销量或者股价的涨跌。在这类引导下,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有简单解。带着这样的思维看现实时,无疑会陷入巨大的失望,进而更需要新闻的慰藉。
可以做的尝试:#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减少阅读新闻来得到缓解,但这并非易事,我也经历过沉迷于咨询的状态,以下几点是在调整过程中对我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心态调整:#
放下新闻会面对担心自己是否会落后于世界和他人的心理挑战。要克服这种担心首先可以尝试理解体会前文说到的这些问题,来产生更大的动力去改变。其次,这种担心反应了我们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的本能,但我们要清楚的知道“新事物”和“重要有意义”之间并不完全画等号。
第三,我们要放下能在新闻中学习或接受教育的幻想,新闻不是论文,不是知识,无法让我们系统性的吸收和获取。最后,当然我们知道在当下社会要真的完全隔绝新闻是几乎不可能的,真正重要的新闻事件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重新规划时间与方式:#
对于你的生活质量来说,没有什么是比选择如何利用空闲时间这一宝贵资源更重要的。—— Winifred Gallagher
阅读新闻很重要的诱因就是我们拥有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找到替换阅读新闻来填补空闲时间的事。例如我用记账、整理购物清单这些小事替换以往坐地铁时刷新闻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寻找其他方式来替换阅读新闻填补需要休息放松的时间。例如晚上在家空闲时,我会播放音乐、做拉升来放松。睡觉前用播放博客或者白噪音来替换刷手机引导入睡。
调整信息源:#
我们不需要完全戒断新闻,而是甄选优质信息源,并避免在浏览过程中被不断弹窗,推送的新内容分散注意力。用 RSS 订阅和 Newsletter 替换一堆 app ,并关闭通知,只在设定时间阅读可以帮我们改善这一问题。
善用“筛选器”也很重要,阅读筛选整合过的资讯可以提升内容质量也提高阅读效率(前提是对筛“筛选器”的认可)。
最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补充与淘汰信息源,避免“数字囤积”的大量未读信息让我们逃离这个系统,也要注意自我定制的信息源是否会带来更强的“偏见”,回避了对我们有帮助的内容。
审视“兴趣”:#
有时我们接触海量资讯是源于自身“兴趣广泛”的美好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食,旅行,数码,社会,政治等等领域的全才,因此产生了获取信息的急迫感。和自我对话审视自己的真正爱好可以帮助缓解这一现象。例如我发现提高生产力、工业设计是更吸引我的点而非广义的数码科技。所以我不再关注充斥各种参数的新品发布新闻。
另一个办法是养成仅在有需求时做研究的习惯也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例如我只在想看电影时去研究近期新片,规划了旅行时间窗口后去探索可能的目的地。
更多阅读书籍:#
形成读书习惯是摆脱新闻成瘾的解毒药。大部分困惑和疑问都可以通过书籍得到回答。与追求时效的新闻不同,书籍往往是反时效的,呈现的是经过了时间积累,也经过时间考验并且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类似于书籍,深度长文也能比新闻更好的讲述故事,多角度呈现解析事件,给我们更多的收获。把阅读时间更多分配到这类深度内容中,自然也就回避了短平快的新闻资讯。
结语#
现如今好像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的阅读、深度的思考都已经成为了极度稀缺且珍贵的能力。但我们都本不该如此,希望我们都有离开新闻旋涡,找到真实自己的能力。
感谢你的阅读,这篇文章主要基于过去这两年我对阅读的思考以及调整自己习惯时的经验和感悟,和大家分享。如果你也有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也欢迎分享在评论区。
文章转载自假设检验,原文章作者享有本文的著作权。